最后三个月如何复习?
福州一中高三化学备课组
第一、查漏补缺
1.回归课本:注意课本的实验及平时忽略的地方,如物质的用途等:多问几个“为什么”。
2.重新审视错题:针对复习中的错题、疑问、焦点、遗缺等反馈的信息进行自我补救式强化复习。
3.亲自动手编织知识网络:这是自己的脑力思维结晶,对其有着“亲切”熟知感,是看参考书上他人整理出来的内容所不能相比的。
主要进行一下内容的梳理:各知识板块内知识梳理:如元素化合物知识可以按族按元素将教材中的化学方程式依据物质关系及化合价变化线,各条连线写一写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条件、箭头等);板块之间联系梳理;基本接替思路梳理;常见解题技巧梳理。
第二、抓重点内容,基础知识
越高明的专家处的题,考的知识越基本。如元素周期表、酸碱盐溶解性表、离子放电顺序、常见金属活动顺序表以及重要的概念公式等基础知识的运用。
第I卷重点知识十来个,可以分专题各个图片:第II卷主要有实验题、有机题等四道答题,重点关注与新课标、化工生产相联系的知识。
“在知识的交汇处命制试题”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思路。要重视知识间存在的横向、纵向的有机联系,如运用化学平衡原理、环保观点等等来解释化工生产的条件的选择。
第三、勤动手,多动脑
对化学的知识的考查,最终还是需要通过考生的笔呈现出来。很多考生不爱动笔,到考场上就出问题了。在剩下的这段时间汇总,要做一定的限时训练,做题时注意:
1. 冷静思考,细心审题:如该写物质名称的地方不要写成化学式
2. 规范表达,认真书写:包括与元素符号,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条件等等
3. 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做到言简意赅。注意化学用语的有效使用,切忌词不达意、言不由衷。所答内容的内涵要严格与设问的外延相吻合。
英语
2008年高考英语考前指导
从宏观层面上说,2008年的高考英语会延续近年的趋势,保持以往的“平稳”命题风格。从微观角度上看,题型设计会“稳中求变”。能力和应用始终将是考查的重点。比如:高考重头戏阅读理解的体裁和体裁会继续保持多样化的态势,语言材料会更新,来源会更广,更地道,更真实从而更加贴近生活。
接下来的三个月左右时间,我们有以下建议:
1.在这一段的复习中,主要针对高考各个部分及语法的各个章节进行分离复习,但要精选试题,尽量多做一些有情景化,能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口语理解能力的中低档题目,而不要做纯语法的练习,对死抠语法,拐了好多弯的怪题,偏题要坚决并摒弃。
2.利用近五年高考真题资源(尤其是福建卷)进行限时训练,以适应高考节奏。考纲为每个题型设置了较为合理的参考时间。听力:20分钟;单项选择10分钟;完形填空15分钟;阅读理解35分钟;改错和书面表达40分钟。其中阅读尤其要坚持到高考。
3.在3月和4月有省市质检,可以利用大考,阶段性总结经验。分类登记错题,特别关注常见题和基础题,关注再次或多次犯错的题型而不要一味只登记单选。难题和怪题根本不需要过多关注,因为它一定不是高考的重点。
4.书面表达方面,利用并熟背历史高考优势范文,高一,二册课本后的例句以及新概念英语第二册体现出来的句型,在高考前要做到常见写作句型心中有数。高考中要求的高级词汇或句型不是指大纲以外的词汇,更不是托福、雅思等考试词汇,而使指你把这些基本词汇用得如何地道。另外我省高考的书面表达一般关注的都是和中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考生可以结合这个特点在备考时有所侧重,同时一定要特别训练整齐书写的答题习惯。
5.保持良好的复习心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踏踏实实复习单词和词组,在最后一阶段,不一定要学很多新的东西,主要是不要犯以前犯过的错误,越到高考难度越要降低,不要一味给自己加压。通过有规律的复习让自己每天对考试重点知识越来越清醒,越来越自信。
距高考3个月物理复习建议
距离高考接近3个月,是高考物理复习的关键时期。关键在于处理好基础和综合的关系。在第一轮复习中,主要是对各个知识点进行详尽复习,其重点在于对知识的理解。但是在这轮复习中,很多同学对知识缺少系统性,知识掌握比较松散,于是造成知识应用不能得心应手。所以,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更要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提炼,加强各个知识点的横向联系,增强系统性学习。没有单一知识点准确掌握,就谈不上综合的破解,只要一个知识点有缺漏,很可能全题皆毁。所以我建议同学应该基础与综合并举,以专题复习为形式,在专题中巩固知识点,归纳并熟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模型,适当以综合题作为手段,每周至少做一套综合试卷,从中发现基础知识、技能的不足,详加复习,再结合专项练习加以巩固,但切忌不能盲目沉浸题海。如若第一轮基础复习是把书读厚的过程,那么,在剩下这段时间里就是把书读薄的过程。
政治
高考已迫在眉睫,根据近几年政治高考试题对考生考查的要求,建议考生在这两个多月里对政治科的复习可分三步走。
一、 抓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以书为本”是历年高考的命题原则。因此建议四月初省俭之前的复习汇总应以书为本,夯实基础,熟练掌握高中阶段三个学科(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把握主干知识,学会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基础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图表化。尽量自己动手构建有关政治学、哲学、经济学三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学会从总体上驾驭知识,提高从整体上去思考问题的自觉性。
二、 以时政热点复习为主线展开,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近年来政治高考试题的突出特点是以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为载体设置背景材料进行考查。因此建议省检之后用一个月的时间集中进行时政专题的复习训练,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时政热点的复习要突出重点
本年度需要了解掌握的热点有:中共十七大召开,把握十七大的主题,关注十七大的重要决议;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关注社会公平问题,关注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国家宏观调控,关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关注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股市、房市及经济发展速度的调控:“四点一线”热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四点相互关联,既要单独进行专题复习,又要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
此外还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注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产品供给,关注农村可持续发展,关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民权益保障;传统文化与文化建设,关注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和传统文化的关联,关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关注对外文化交流。
2、能从小切口进入解答热点问题。
政治高考题不会远离热点,抓好热点复习是政治复习的必要环节。但很多考生在热点复习,存在很多误区,盲目去背热点题,对背景材料却了解很少,只注重记忆某一热点与什么原理有联系,却不注重对具体材料的分析能力的培养。大热点小切口往往是高考命题的主要手段。为此,在全面了解热点事件的同时,务必进行小切口题目的训练,训练的着重点应以“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为主。而且也不要死守热点参考书不放,现在很多参考书只是针对某一热点进行原理罗列,泛泛而谈,忽略小切口的设问,忽略对具体热点材料的具体分析。而高考题往往呈现的是新材料、新设问、小切口,要求的答案既要有书本的话,又要有材料的话,时政的话。如果只背热点书的题目是达不到高考题的要求。
3、在复习中要大胆取舍,不要被时事和所谓的信息等所困。
在复习中不要去做面面俱到的努力,不要以为每个时事问题都很重要、每个信息都很关键、每套试卷都要做,如果这样做的话,我们的注意力就会从基础知识,主干知识转移到应付时事、信息上,这只会舍本求末,越复习越糊涂。
4、提高解题技术,强化解题规范
高考试题活而有理,难而有据,为此在时政复习中要进行定时、定量和不同类型试题的单项训练,特别是同一热点的多角度分析、同一试题的多角度解答、同类试题的多变式回放,不断地总结解题经验,掌握正确的审题步骤、解题技巧。
三、回归教材,保持适量的训练。
临考之前的一个月,应重新回归教材,把曾经整理过的基础知识资料结合教材再次复习、记忆。同时利用各地的质检模拟试题保持一定的训练量,建议每周政治单科及文综练习各做一套,以保持题感及提高实战能力。